稿件标题: | 大鼠失神经不同时相的骨骼肌形态和MyoD表达变化 |
稿件作者: | 董 进1,柯棠山1,刘坤祥1,2 |
关键字词: | 【关键词】 骨骼肌; 肌形成调节因子; 肌萎缩; 坐骨神经; 去神经支配; 大鼠,Sprague- Dawley |
文章摘要: | 【摘 要】 目的 研究大鼠失坐骨神经后MyoD在腓肠肌中不同时相的表达变化,进一步探讨骨骼肌失神经后再生修复机制。 方法 将48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八组,每组6只。其中正常对照和失神经各四组,于术后2、7、14、28 d取材,分别标记为Z1、Z2、Z3、Z4组和S1、S2、S3、S4组。在相应的时相内取各组大鼠左、右后肢的腓肠肌测肌湿重后冻存以备后续实验。计算各组腓肠肌湿重比及其肌腹段HE染色后的横截面积,Western blotting检测MyoD在腓肠肌的表达。 结果 手术组失神经侧(S1F右、S2F右、S3F右、S4F右)大鼠腓肠肌湿重逐渐减小,且各时相肌湿重比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HE染色后腓肠肌的各时相平均横截面积逐渐减小,即各时相组内与组间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时相失神经侧较正常对照组腓肠肌的MyoD表达增加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 结论 大鼠腓肠肌失坐骨神经后第1周内出现明显肌萎缩现象,且萎缩速度在失神经前2周较快;MyoD蛋白在大鼠失坐骨神经后的表达增加,在失神经第2周时其表达量最高,随后开始降低,但仍高于正常大鼠。 |
文章基金: | 基金项目: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(黔科合J字[2009]2号)。 |
杂志名称: | 现代医药卫生 |
文章刊期: | 2015年31卷8期 |
文章栏目: | 论著 |
相关信息: |
文件大小:1.00 MB 页码:1124 浏览次数:25957 下载次数:23 |
免费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