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 忘记密码
稿件信息
稿件标题: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与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
稿件作者: 毕国善,熊国祚,戴先鹏,申昕,邓礼明,胡兵兵,陈洁
关键字词: [关键词]静脉血栓形成/治疗;药物疗法;抗凝药/治疗应用;血栓溶解疗法;对比研究
文章摘要: [摘要]目的 对比分析抗凝与介入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的疗效,探讨亚急性期下肢DVT的治疗选择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亚急性DVT患者48例,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药物组和介入组,每组24例。药物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,后期应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。介入组在应用药物抗凝基础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,并经小隐静脉(9例)/腘静脉(15例)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变化及疗效,随访6~24个月,观察DVT后综合征(PTS)发生情况等。结果 介入组患者治疗后膝上、下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[分别为(1.10±1.11)、(1.11±1.02)cm]均明显小于药物组[分别为(2.21±1.04)、(2.00±0.98)cm]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t=3.02、2.59,P<0.05);总有效率[91.7%(22/24)]明显高于药物组[54.2%(13/24)]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8.5451,P<0.05)。48例患者中完成随访43例,失访5例,随访率为89.6%。介入组患者中再发血栓1例,药物组患者中再发血栓3例。介入组患者总PTS发生率[13.6%(3/22)]明显低于药物组[52.4%(11/21)]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7.3452,P<0.05)。结论 介入治疗亚急性期下肢DVT可提高血栓溶解率,降低PTS发生率。
杂志名称: 现代医药卫生
文章刊期: 2019年35卷8期
文章栏目: 论著
相关信息: 文件大小:1.24 MB
页码:1150
浏览次数:9037
下载次数:10
免费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下载本期目录 下载本期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