稿件标题: | 外周血常规中I值、I/T值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|
稿件作者: | 任海军,刘 银 |
关键字词: | [关键词]婴儿,新生;菌血症;血液;诊断试验,常规;早期诊断;不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;总中性粒细胞计数 |
文章摘要: | [摘要]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中不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(I值)、I值/总中性粒细胞计数(I/T值)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。方法将2018年1-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0例患儿分为败血症组、肺炎组和非感染组,每组300例。入院后2h内(抗感染治疗前)均完善外周血常规检查(含I值、I/T值);败血症组同时进行无菌血培养检查。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情况和对I值、I/T值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。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0.7%(32/300),以肺炎克雷伯菌[31.2%(10/32)]、表皮葡萄球菌[21.9%(7/32)]和金黄葡萄球菌[15.6%(5/32)]较为常见。败血症组患儿I值阳性率[77.0%(231/300)]与非感染组[64.3%(193/300)]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与肺炎组[70.7%(212/300)]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败血症组患儿I/T值阳性率在3个标准上(分别为0.20、0.16、0.12)与肺炎组、非感染组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肺炎组患儿I/T值阳性率在3个标准上与非感染组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I值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最高,但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I/T值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I值诊断败血症的阴性预测值与I/T值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I/T值标准越低(分别为0.20、0.16、0.12)对应的灵敏度明显升高(分别为16.7%、26.7%、44.0%),而假阳性率(1-特异度)仅轻度升高(分别为0、0.8%、4.8%)。结论I/T值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,I/T值标准的选择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、多中心研究。 |
杂志名称: | 现代医药卫生 |
文章刊期: | 2019年35卷10期 |
文章栏目: | 论著 |
相关信息: |
文件大小:2.87 MB 页码:1482 浏览次数:14700 下载次数:280 |
免费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下载本期目录 下载本期封面 |